在山东高唐,一场由小小锦鲤掀起的产业与文化变革正精彩上演。作为 “中国锦鲤第一县”,高唐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多年深耕,已构建起全国领先的锦鲤产业集群,如今更借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之力,让高唐锦鲤从单纯的养殖产品,蜕变成为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,游向广阔的全球市场。
高唐锦鲤产业:规模与品质齐飞
高唐县拥有 390 多户养殖户和 45 家企业,养殖基地规模达 8000 余亩。每年繁育 3 亿尾苗种,产出 1000 万尾优质锦鲤,年产值近 10 亿元,“中国锦鲤看山东,山东锦鲤属高唐” 的美誉在业内口口相传。走进高唐的锦鲤养殖基地,只见一个个鱼池整齐排列,池中色彩斑斓的锦鲤欢快游弋,红白相间的似天边云霞落入水中,墨韵淋漓的仿若一幅流动的水墨画,每尾鱼都姿态优美,尽显 “游动的艺术品” 魅力。
近年来,高唐不断加大对锦鲤产业的科技投入。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开展 “高唐锦鲤良种选育及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 项目,成功选育高唐锦鲤新品系 10 个,形成 12 项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,构建了 3 种养殖新模式。例如创新的无水挂卵孵化、人工全年繁育、苗种控温培育等技术,大幅提升了锦鲤的繁育效率与品质。同时,研制出一系列新装置,像无水挂卵孵化装置、新型养殖池及其排水设备等,为锦鲤养殖提供了更科学、高效的硬件支撑 。
文化融合:传统符号的现代演绎
锦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象征着吉祥、好运,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高唐充分挖掘这一文化内涵,将锦鲤文化与本地特色深度融合。在 “鲤都印象园”,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锦鲤的前世今生。这里不仅展示了锦鲤的品种分类、养殖历史,还通过面塑、黑陶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,让游客亲手 “塑造” 锦鲤,感受中国传统技艺与锦鲤文化结合的魅力。每逢节假日,园内还会举办锦鲤文化讲座、锦鲤主题书画展览等活动,吸引大量游客前来,年接待游客量超 3 万人。
此外,高唐借助自身 “中国书画艺术之乡” 的优势,培育出 3 个锦鲤书画艺术村,200 余位锦鲤绘画人才。他们创作的锦鲤书画艺术作品年销售额达 2000 万元,将锦鲤的灵动之美通过笔墨展现得淋漓尽致,进一步丰富了锦鲤文化的表现形式,为产业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内涵。
创新营销:“唐小鲤” IP 引领新风尚
为拓展市场,吸引年轻消费群体,高唐县推出了动漫形象 “唐小鲤”。“唐小鲤” 的设计融合 “人、鱼、龙” 三位一体理念,有着威风的长龙角、灵动的鱼身和可爱的人形脸蛋,黑白红主色调呼应锦鲤经典配色,胸前徽章融入高唐文化特色。这一形象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,围绕它开发的文具、盲盒、数字藏品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。印有 “唐小鲤” 图案的文具成为学生们的心头好,精美的盲盒吸引众多收藏爱好者,数字藏品在网络平台上线即被抢购一空。
今年 6 月 1 日,“锦绘高唐 鲤跃钱潮 —— 唐小鲤 IP 全球首发暨高唐锦鲤产业指数发布会” 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。活动正值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期间,为 “唐小鲤” 提供了广阔展示舞台。发布会上,高唐古乐尺八与古琴合奏《渔舟唱晚》,书画名家现场挥毫泼墨绘锦鲤,在浓厚文化氛围中,“唐小鲤” 正式全球首发,中国国漫奠基人姚非拉与科技新锐代表宇树机器人亲临见证,引发热烈反响。
同期发布的高唐锦鲤产业指数,综合养殖规模、市场交易价格、品种繁育创新等多方面数据,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监测,为养殖户、经销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,规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,提升了高唐锦鲤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从养殖池塘到文化展厅,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,高唐锦鲤正以多元姿态绽放光彩。未来,高唐将持续推动锦鲤产业与文化、科技深度融合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让这一特色产业在创新发展中续写辉煌,让高唐锦鲤这张名片被更多人熟知。